看紐約時報譯文,如何練就翻譯的"火眼金睛"?
最近,有一樣東西很火,還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,那就是---共享單車。英文怎么說,大家知道嗎?《紐約時報》給了我們兩個英文表達,分別是shared bikes和bike-sharing。我們今天就來通過紐約時報的歐化譯文,練就翻譯的"火眼金睛"。
歐化中文現象一
下面這句話屬于英文長句,翻譯時要分清英文的主句與從句,通常情況下,按照先從句后主句的原則進行翻譯。
如果修飾成分比較長,也可單獨成句,不過要記住一點,"的"字使用不宜太多。
紐約時報原文
Beijing was once a city of bikes, //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known as the Bicycle Kingdom for the millions of two-wheelers // that dominated urban transport in a state-planned economy // where cars were reserved for official business and the politically powerful.
這句話很長,但結構清晰明了,主句成分為主系表。后面整個是Beijing的同位語,不過同位語成分比較復雜,從句里面有從句。
除了句子結構外,處理細節時要注意宏觀把握,比如:two-wheelers。
最后,根據中文的來龍去脈敘事原則組織行文,這就是韓老師筆譯書講到的"高屋建瓴攬全局"。
翻譯技巧掌握了吧?那我們一起來看紐約時報譯文~~
北京曾經是一個自行車的城市,是這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的國家的首都,成百上千萬輛的兩輪車在國家計劃經濟體系中主導著城市交通,而汽車則留給官方活動和政界掌權者使用。
紐約時報譯文雖然采用了順句驅動的翻譯原則,但細節處理不夠好,有明顯的歐化中文現象。
我們根據先從后主的原則將原文重新翻了一遍,歡迎你來拍磚~~
中國曾被譽為"自行車王國",在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,汽車用于公務接待及國家領導專用,而數百萬輛自行車在城市交通中發揮主導作用。那時,自行車遍布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。
歐化中文現象二
我們都知道英漢翻譯時講求從寫作的高度進行翻譯,不能拘泥于一字一詞,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栗子~~
紐約時報原文
Thanks to about two dozen technology start-ups, brightly colored shared bikes have flooded Beijing since last year.
翻譯這句話時,較難處理的地方是動詞flood,如果你會動詞隱詞法,翻譯起來也不難,方法就說到這里。我們先來看看紐約時報譯文~~
在大約20多家科技初創公司的努力之下,自去年以來,色彩明亮的共享自行車淹沒了北京。
看譯文劃線處,中文顯然沒有這樣的說法,可以怎么改呢?其實意思就是有很多共享單車嘛,可以改為:共享單車在北京已經隨處可見。
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,也看了一些相關中文報道,其中有一處說,共享單車呈現出遍地開花的景象,是不是也可以用在這里做譯文呢?
歐化中文現象三
我們再來看個歐化中文的例子,如下:
紐約時報原文
As the economy roared, autos pushed bikes off the roads, creating heavy pollution and miserable traffic.
翻譯時,依然不能拘泥于一字一詞,要將具體轉宏觀,否則就會出現歐化中文了。不信?我們一起來看紐約時報給出的譯文~~
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汽車將自行車擠出道路,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糟糕的交通狀況。
中文能這樣說嗎?顯然不能這樣說了,那要怎么修改呢?我試著修改了一下,歡迎你來拍磚~~
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,汽車取代自行車成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,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。
還有一處,相對簡單些,我們也一起來看看~~
紐約時報原文
Commuters pick up the bikes and then ride and drop them off anywhere they like, locking the back wheel.
紐約時報將locking the back wheel翻成了鎖上后輪,這樣翻譯明顯不符合中文的說法,根據我們的日常習慣,通常會怎么說呢?不用小編提示,你應該懂的~
更多精彩內容
太譜 定制你的學習方案
地址:南昌紅谷灘江報路唐寧ONE酒店7樓
咨詢電話:0791-83828595